美國菜雞日記 Fresh off the plane

分享美國科技業產品經理職涯、MBA、文化交流和各種雜七雜八臨時的想法

Follow publication

Amazon MBA 產品經理實習 (PMT-ES) 之旅

MBA的第一年結束後,這個暑假我來到西雅圖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擔任 MBA 產品經理實習生。12週的實習讓我體驗到了 Amazon 做產品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也讓我有紀錄一下作完整個暑期專案心得的想法。

在 Amazon裡,根據專長和技術背景要求的不同,產品經理的稱呼又分為很多種,如 PM、PMT、PMT-ES 等。而我這個暑假在 AWS 的具體職位是 Senior Product Manager — Technical External Service Intern,為方便起見,以下就簡稱為PMT-ES。不同的產品組別和不同類型的 PM 實際的實習體驗不一定相同,本文主要會以我個人在AWS的實習經驗出發,記錄一些學習心得,同時也提供想來 Amazon 實習的朋友們一些參考資料!

▍MBA 產品經理實習流程

Amazon MBA 實習計畫一般為期12周,其中包含了兩次的評量,分別在期中和結束時進行。不同的實習生職位有各自評量方式。以產品經理 (PMTs) 為例,我們通常會被分配對不同產品專案進行研究,最終需要撰寫一份不出超過六頁的報告,並且和領導團隊以及利害關係人們報告和討論。

產品經理實習生撰寫報告主要有兩種格式:第一種是6頁的敘述性報告 (6-pager narrative) ,第二種則是 Press Release (PR) and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這兩種格式各有其不同用處。Narrative報告主要用於初步的產品探索,著重於對某一複雜問題的深入研究、釐清問題定義,並訂出初步的產品策略以與其他部門共同討論。而PR/FAQ則較偏重於產品的執行策略,透過Amazon所用的「逆向思考法」(Walking Backwards Process) 從用戶的視角出發設計產品,藉由模擬新產品的新聞稿 (Press Release) 來闡述其對顧客的價值和使用方法。此外,它還包括一系列的FAQs,列出使用者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對內部團隊說明產品設計的考量和策略。

在AWS中,大部分的產品經理實習生 (PMT-ES) 都是負責 Narrative 類型的專案。這些專案經常複雜且充滿挑戰,是目前產品部門還在探索、尚未解決的問題,或者是一些前瞻性的產業研究。我的實習專案主是要關於是雲端上的 AI 運算。過程中雖然遇到了不少挑戰,有很多撞牆時刻,但最終還是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以下,我想分享七個我認為最有價值的學習和觀察:

1. 主動學習,擁抱不確定性

實習的首兩週,我深刻體會到「積極主動」 (Be Proactive) 的重要性。上班第一天,我拿到一行簡短的問題描述、300字的專案背景和一份建議的利益相關者名單。與老闆完成短暫的30分鐘會議後,我便踏上了為期12週的實習之旅。這段實習體驗有種我在玩《世紀帝國》時的感覺:起初只有基礎的資源和資訊,剩下的世界是一片迷霧要你自己去探索。我每週與老闆開會一次,他會基於我目前的進展給予方向性建議,而其餘的部分則是要自己思考和摸索。

我所負責的項目主要研究 AWS 如何為深度學習和生成式AI客戶提供更優質的雲計算服務。在加入 AWS 之前,我對這些技術的認識非常有限,於是我參加了公司的ML University的一日研習營,研讀了各種書籍和網上文章,並請教了深度學習領域的PhD朋友們了解深度學習的原理。通過與公司內的專家以及相關團隊的多次交流,我快速掌握了業內的現狀、未來趨勢以及技術上的障礙。這些知識讓我能更精確地與專家進行討論,幫助我建立我的知識結構。

在這實習過程中,主管很少給出逐步的明確指引,因此實習生在專案方向上有很大的自由度,但這也帶來了更大的責任。主管的角色是提供方向與建議,但專案內容和細節基本上全部都是實習生自主決策。舉例來說,在每週一對一會議中,我老闆最常問的是:「有什麼我可以幫助你的?」 (What can I do to help you?)。我通常會先整理要討論的事項和重點問題,結束會議後再根據他的意見調整專案方向。

不要害怕問笨問題,積極的向身邊的人尋求協助,對於不知道的事情抱持主動學習的態度。這些是幫助我在實習的初期快速建立知識體系,快速推進專案的關鍵元素之一!

2. Amazon 顧客至上的 DNA

完成了為期12週的實習,我真切地感受到 Amazon 的「顧客至上」原則並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深植在 Amazon 的 DNA 裡。雖然以顧客為核心的產品開發流程並非 Amazon 獨有,但 Amazon 真正將這種理念融入到每日的工作流程中。例如,無論是文檔編寫還是討論,我們總是以顧客的實際經驗作為故事的開始,進而洞察他們的真正需求和使用背景。雖然 Amazon 仍舊會關心產業趨勢或競爭對手,但最主要的產品創新始終是以解決使用者的需求和問題為核心出發。

貝佐斯曾說過:「當數據和顧客故事 (Customer Anecdotes) 不吻合時,故事往往更真實,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數據分析方法可能存在偏差」。即便Amazon極度重視數據,但單靠數據很難真正揭示顧客的心聲和深層需求。

舉例來說,我在初期分析數據時,發現顧客使用產品的模式具有存在差異和一定的規律,但無法確切找出原因。直到我與客戶交談時,我才深入了解到他們的使用背景和真正的需求。在多次與客戶的互動中,我經常有種「原來是這樣!」的體悟,能夠把客戶的使用痛點連結回數據為什麼會長這樣。

透過顧客的實際故事,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問題提供更精準的解決方案。

3. Amazon 獨特的文件和會議文化

Powerpoint is easy for presenter, hard for audience
簡報對演說者來說容易製作,但卻不易於觀眾理解

Photo by Bruno Fernandes on Unsplash

Amazon 以不用傳統的簡報方式為名。Amazon 員工根據具體需求編寫特定的文件,例如 One-Pager、Six-Pager 和 Backwards Press Release等。

Amazon 的會議文化非常奇特。一進入會議氛圍相當安靜,大家會專心閱讀文件。在一個一小時的會議裡,前25–30分鐘主要是閱讀和思考文件,大家會在紙本上寫下問題,直到後半小時才開始進行討論。我在實習初期還不太習慣這種開會模式,但三個月過後,我發現透過文件開會有許多的優點。

在我之前工作的開會經驗中,有時因為沒有明確的文件,討論常常過於發散,同時也常會有與會者對問題的認知不同,而造成雞同鴨講的情況。但Amazon 的文件文化確保每位參加者都能明白問題的背景和關鍵內容,使得會議更加有效且少了不必要的誤會。

為了讓開會有效率,Amazon 對文件品質有極高的期待。一份優質的文件應該能夠自成一體 (stand on its own),使得讀者即使不了解該主題的背景或技術細節,也可以迅速掌握產品和問題的全貌,參與討論。這種方式也同時促進了跨部門之間的知識共享,以及讓新進員工能更迅速地投入工作。

撰寫一份出色的文件絕非易事。貝佐斯曾說過:「透過文字精確地傳達想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沒有清晰而周到的思考,是很難完成一份六頁且有敘事結構的文件」。

確實,在不斷地修訂文件的過程中,我也在整理自己的思緒,並且更加深對問題的了解。完成第一份 6-pager 後其實蠻有成就感的,我覺得這不僅是一次暑假學習的經歷,而是我能帶走,將來會繼續使用的思考模式。

如果你對 Amazon 的寫作方式和文化感興趣,我推薦可以閱讀以下兩篇文章:

4. 避免太早跳入解決方案,透過設計思考的雙鑽石法 進行產品探索、問題定義

我的暑期專案必須從問題的初步探索直到提供解決方案和產品策略制定的全程計畫。在這緊湊的12週內,徹底理解一個問題並找出合適的產品策略和解決方案並不容易。在過程中我們常常掙扎於是否要廣泛地探索或是專注於特定領域。有時候,我們可能太快進入產品設計階段,從而忽略了全面性的思考。

為了確保我能兼具擴散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ing) 和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 的平衡,我稍微套用並轉化了一下之前在 Kellogg Design Challenge 用過設計思考中的的雙鑽石法 (Double Diamond Approach)來規劃專案的進程。

Source: Kellogg IDEA Club

我將12週的計畫分成兩大階段。在最初的六週,我盡可能探索和確認問題,並尋找不同的機會點。當這一階段結束前,我收斂我的思考,確定了三個潛在的研究方向,並在其中報告中與團隊分享和討論這些洞見。期中報告後之後,我對這三個方向進行了後續擴散的研究,並在兩週內選出了最具發展潛力的其中一個方向進行深化研究。在最後的幾週,我再度收斂思考,整合了所有前面的研究成果,明確地提出了產品策略,並為團隊提供了具體的解決策略。

這套方法不只幫助我有效地管理專案流程,也使得團隊更容易從我的報告中洞悉我的思考過程。最重要的是,這個方法確保我不會太早地決定產品的發展方向。在提出產品策略之前,我花了將近九周的時間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明確地定義問題並探索各種可能的機會,這確保了我最終提供的產品策略和解決方案足夠深入又貼近客戶實際的需求。

5. 嚴謹的產品思考與高速的專案推進

作為雲端服務產業的巨頭之一,AWS 在產品思考上的深度讓我由衷的敬佩。如同先前提及,文件撰寫不只是呈現問題給他人理解,更是一種訓練你思考與問題洞察的方式。AWS 的文件通常都非常精簡,沒有多餘或空泛的描述。每一個提出的觀點都需有足夠的實證支撐,無論是來自客戶的案例還是具體的數據。作為實習生,你也被期望有深度和周全的見解。

例如,當描述客戶對某功能的不滿時,你不能只說客戶不滿意,而要清晰地揭示其不滿的原因。客戶是在什麼使用情境下不滿意?這個問題對客戶實質造成的影響是什麼?客戶現在的替代解決方式是什麼?這是單一客戶的問題還是某一個特定群體的客戶都有這樣的痛點?透過這種一層層的問題分析,我們通常能更明確的了解問題的本質。

然而嚴謹的產品思考並不代表緩慢的速度。在12週的實習期間,我的文件經歷了超過20次大大小小的修訂改版。整個實習過程像是是用盡全力連續奔跑了12周,每次修訂都意味著收到新的回饋或洞見的加入。舉個例子,我的最終版本只保留了大約五分之一期中報告的內容,其餘部分是基於後期深入研究和以及重新組織敘述邏輯後的內容

身為一個商學院背景的學生,我的求學經驗裡面幾乎沒有做研究、寫論文的經驗。但在AWS的實習裡,我深深感受到了如何進行深入的問題研究和提供洞見,並學習如何整合洞見撰寫一份高品質研究報告。

6. 直來直往的溝通文化

在Amazon,內部的溝通鼓勵「有話直說」的文化。當你向同事尋求反饋時,大家不會過度包裝讚美或是繞圈子,而是一針見血的點出問題、提供實質、有建設性的反饋。

我記得有次,與一名資深 PM 討論文件時,他邊讀邊給了我超過20條的建議與問題。我當下心一涼想說完蛋了,認為我的文件可能非常差。但討論接近結束時,他卻告訴我:「整體而言,你的文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許多色的洞見和觀點值得繼續往下探索,我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你完善其中不夠確切的內容和假設」。對我來說,這樣坦率的反饋方式更為實用,因它能讓我明確看到哪裡需要改進。

在Amazon,高質量的文件常會激起熱烈的討論並收到大量的建議。當會議中出現分歧或激烈討論時,別緊張,這往往意味著你的文件深入到議題的核心,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與思考。「最可怕的不是反饋太多,而是完全沒有反饋。」如果文件沒有深度的分析,其他人可能只會針對你的文筆或文法給予意見,而不會激起太多實質的討論。

7. 追求卓越的渴望

Photo by Fab Lentz on Unsplash

Amazon的14條領導準則裡,「堅持最高標準」(Insist on the Highest Standards)這原則不斷地激勵員工挑戰和超越自我。在我這12週的體驗裡,我多次接受反饋並根據它調整、一次一次改寫了的專案文件。我對於事物總有一股要把它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極致的衝動。隨著實習的日子接近尾聲,我發現我不再只是追求達到實習生的基本要求,而是希望我的研究能影響 AWS的產品策略及對客戶產生真實價值,進而激勵不斷地加深自己的研究和文件品質。

在AWS的環境中,我發現大部分的Amazonian不只是單純想要完成工作,他們更傾向於付出額外的努力以確保卓越,期待他們的付出能帶來深入的影響。這種對於卓越和高品質的追求,正是 Amazon 所高度重視的特質之一,也是我在這個暑假裡真實體會精神層面的學習。

▍小結

實習的結果受到太多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影響,包括市場景氣、分配到的產品組別等。實際實習生能掌握的仍是專注於實習過程本身,確保能在其中持續學習並累積經驗。

我也建議大家盡量和其他實習生多交流。與其他實習生互相協助,給予對方專案建議也是讓我學習到很多的地方,特別是看到他人如何進行研究和闡述內容。 不要把其他實習生視為競爭對手。一起分享資源,交互討論絕對比自己閉門造車努力有效果。實習結束後,你們的友誼也會更加深厚,而這些關係都將成為未來珍貴的人脈資源。

實習以外,我在西雅圖的這個暑假生活也相當充實。除了結交了不少新朋友,辦了一次頂樓 BBQ 外,還抽空到溫哥華和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旅遊。西雅圖的夏天真的很迷人。每天有9點以後才下山的太陽,下班後在Lake Union湖畔漫步,,以及週末周邊的登山活動都讓我深深愛上這個城市!

Rooftop BBQ Party with Kellogg and AWS interns
Snow Lake Trailhead
Always Day 1 at AWS :)

沒想到一寫就又寫了這麼多,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一窺 在Amazon/ AWS的實習體驗,也祝大家都能追尋到理想中的實習和工作!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美國菜雞日記 Fresh off the plane
美國菜雞日記 Fresh off the plane

Published in 美國菜雞日記 Fresh off the plane

分享美國科技業產品經理職涯、MBA、文化交流和各種雜七雜八臨時的想法

Mark Liao
Mark Liao

Responses (1)

Write a response